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殷瑞钰教授在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的报告(节?。?/span>
报告要点:
2019年3月30日,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殷瑞钰教授在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展上的报告就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品牌化问题做了重要报告: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包括:
1、资源/能源结构:吨钢废钢消耗少,铁矿、煤炭消耗多
2、流程结构:高炉-转炉流程比例大,电炉短流程比例环保。
3、生态欠帐大,技术支撐力不够,特别是烧结工序和焦化工序,投入不足。
4、质量品牌意识淡薄,重视个别品种,忽视量大面广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5、布局结构:无序发展,有的省区钢铁产业畸形发展。
6、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创新投入不足。
7、企业过分依靠投入刺激增长,债务重、效益差。
······
2009年开始单价>1000美元的钢材、2010年单价>2000的钢材出口总量>进口总量,这说明我国高档钢材出口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明显增强。问题是单价低于600美元的钢材出口量过大,这是弊大于利的。主要表征是钢材价格整体下滑对进口铁矿石起到隐形托市作用,加重国内能耗负荷,增加CO2排放,对环境生态不利。
可见,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精品”这个概念需要研究。时下对“精品”的概念往往被狭隘地理解为取向硅钢片、高强度管线钢、高强度汽车板、不锈钢等所谓的“高端产品”,因而造成了不少企业一哄而上、家家都想生产,貌似兴旺的局面;其结果是导致“精品”也是供大于求、价格暴跌,而投资者则债务沉重、现金流紧张。
所谓以“高端品种”为目标的“精品战略”只应是少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应是众多钢铁企业的普适性战略目标。
如果对精品换一种评价标准,把“精品”理解为质量品牌,即产品实物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以及产品的美誉度,则“精品”的战略概念就具有普适性,广大用户也才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杉?,不能将普适性的质量品牌问题与解决一部分高端品种问题混为一谈,更不应将质量问题看成是个别品种的“攻关”问题。实际上量大面广的产品也可以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精品”。”
就实现品牌化的路径分析
殷瑞钰教授提出六个观点:
1、如何认识品牌化?
产品品牌化是在批量化、商品化生产条件下和历史美誉度传承下的产品质量概念。不是实验室样品、中间实验条件下的展品质量水平,也不是批量化生产条件下的平均值最高值,更不是从批量生产产品中挑出少量优质品的质量水平。产品品牌化的关键是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不同于实验室条件下的所谓“一致性”;不同于传统生产中的产品合格率;也不同于质量参数中的算术平均值,是持续、稳定概率分布稳定性、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历时可靠性,尤其是使用条件下的功能适用性。
2、品牌化将涉及的技术问题
品牌化看似产品问题,其实并不局限于产品的品质,还与制造流程的设计先进性、运行稳定性、装备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制作工艺水平的高低和稳定性、一系列工序/装置运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窄窗口”运行有关。
3、要让管理来“统帅”技术,推动品牌化
品牌不仅与技术有关,更和管理有关。质量管理涉及到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一系列厂内管理;同时必须高度注意和理解用户方的需求和心理,应该认识到用户对质量的要求是质量参数的概率分布稳定性,不是供方产品的平均值、最高值,而是可能出现的最差值、最低值(虽然也是合格品)。这就是大批量、商品化持续供货条件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而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一致性”概念。
4、统筹品牌化与美誉度的关系
产品品牌的美誉度特别体现在产品的适用性和企业的诚信信誉与及时、周到的服务上。这不是一时、一事短期内的行为,这是个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企业文化的历史传承发扬,一般需要五年、十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承和积累。
5、统筹品牌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产品质量、品牌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品牌的底蕴。
什么是文化呢?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认为,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文化的主体是“人们”
“人们”的素质烘托出群体的文化,群体的文化熏陶、引导“人们”的素质。文化的内涵是反映在多个层面上的:
—精神理念。这是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技能、知识
—制度、法规
—礼仪、规范
—习俗、习惯
文化是可以生成、传承和发扬的,文化也是可以湮灭的。文化可以被不断创新,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也就是说在认识和关注文化时,必须注意文化的变迁性和场境性。
6、将品牌化作为撬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在先进文化的推动下,以推动品牌化化为支点,是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世界钢国的重要杠杆。这犹如一个杠杆力学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支点,オ能撬动一个重量很大的物体上升到期望的位置。中国钢铁工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不乏优质资产、优秀的冶金专家,冶金人才,然而不能否认,诸多中国钢厂的综合实カ是分层次的,特别是在产品质量水平、管理水平上都存在着分层次问题,如何使其中相当大的部分进入世界一流方阵,除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落后装备、落后产品以外,找准产品品牌化这一支点是普适的、至关重的。品牌化作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点是普适的。是适用在绝大多数企业的是适用几乎所有产品的,是适合于不同市场领域的,是适用在各行业的。这不同于突破个别“高端”品种的攻关活动,当然,高端品种攻关固然非常重要,但这只是少数企业的事。品牌化不同于品种化,不同于个别品种的“攻关”,更不是靠做虚夸的广告宣传。品牌化应该作为一个产业、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来认识。”